2011年11月5日 星期六

又搬家了!!

這次搬的是部落格!!

http://hsiaoweichan.pixnet.net/blog

因為不太會使用Blogger的設計,加上這邊不能槓線,真是太不痛快了!於是搬到痞客邦,希望大家多多支持!

2011年9月30日 星期五

我並不是傾核,我只是主張核能跟其他能源一樣重要。

福島事件到現在半年了,這半年做核能的人都看盡人生百態,政客的嘴臉更是不能少。

當然福島之後發生一件更重要的事─就是他媽的我竟然開始做核能安全博士研究。到底是幸還是不幸,看了六個月之後,終於找到開口的時機。

當福島四座機組一起進入緊急狀態後,安全分析的人都看著新聞嘲笑媒體的錯誤報導。其中包括水泥結構爆炸後可以直接看見反應爐,後面再加上福島將會成為下一個車諾比。我們看著下一個車諾比一詞真的完全搞不清楚這句話的邏輯,除了燃料是二氧化鈾是相同的之外,其他的安全設計完全不一樣。福島的反應爐設計(與車諾比)不同,反應速度與溫度的曲線受到水溫的限制,要想到破壞反應爐結構的爆炸還真的很難。爆炸一詞,指的是儲存在可燃物質中的能量迅速釋放,像是TNT、氫氣,這些物質的瞬間氧化都可以稱為爆炸。核能電廠產生的能量是在控制下由連鎖反應產生一定的熱能,再由液態水作為媒介,將熱能轉換成機械能,由機械能帶動發電機而發電。核電廠的連鎖反應在意外發生時,就藉由控制棒插入燃料棒間停止,但是此時仍有不穩定的原子繼續分裂反應,這類的反應無法由控制棒控制,只能等待分裂反應自行停止。因此在控制棒進入燃料棒間後,安全的考量就在於核電廠機組是否能夠移除無法控制的分裂反應所產生的能量。這類能量雖然高,但卻分布在高溫設計燃料棒間,中間以水作為介質,水溫越高會抑制反應機制,外層又以反應爐當第一層圍阻,自然就排除瞬間釋放能量的疑慮,「反應爐不會爆炸,爆炸的是氫氣啊啊啊啊!」這個事實在核能安全事件從來沒改變過。當然柴油備用發電機也可以爆炸。

當時我私下回答了ptt板上的地下電台文章,其中對核電廠認知的謬誤,真的再次確定,原來核電工程真的是一門很專業的學問,就像我們不能自己當醫生一樣!原來我真的站在冷僻科學的殿堂!

自此之後,吾日三省吾身,每次批判他的人的觀點,都會先看看到底合不合理,還有自己到底站在什麼角度。甚至演變成推敲別人站在什麼角度說話。那篇地下電台文章,真的給我很大的啟示─理性思考真的很重要,什麼人說什麼話,巷內巷外一聽就知道,不要隨便放炮給人看笑話。

不過每天看這種媒體垃圾,還有反核的人講出一堆不合邏輯前後矛盾的話,久了之後會覺得這些人有病,就像看某黨提出奇異的八位候選人一樣,深深覺得這個社會的政治病了,我也覺得這些媒體跟反核人士也病了。那陣子我翻譯了義大利公投的文章,跟另外一個人槓上。

核能是公認最能減少排放溫室氣體的發電方式,很多國家在福島之後直接否定核能,這有點像小孩子挖插頭電到之後你問他:以後敢不敢挖?他一定說:不敢。福島之後一個很敏感的時機,可以用來操弄很多事情。因次心疼北極熊找不到浮冰而溺斃的我對於那些廢核而轉用再生能源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政策嗤之以鼻。尤其德國竟計畫轉用污染最嚴重的燃炭火力發電,更讓我搞不清楚這個國家的領導人是不是也瘋了。更厲害的是台灣竟然有人說:德國能,為什麼我們不能?接著提出2020年全面廢核計畫,依我看這個才是真的上帝派來毀滅台灣的人。德國決定燒炭,炭燒不夠快的時候就跟鄰居買電,義大利、德國、瑞士、比利時都想跟法國買電,這種趨勢都讓我不得不覺得到法國念能源才有前途。就算大家都跟法國買電,歐洲還有智慧電網,可以穩定供電,只要大家齊一心力努力發電,不怕有人缺電。看一下台灣吧,我們要跟誰買電呢?菲律賓?南韓?日本?還是中國呢?選一個吧,不然你要怎麼廢核?喔,喔,都忘了有再生能源,可惜的是這項不能選,因為風電愛轉不轉,能蓋的地方都蓋了,太陽能太貴,要等到油價貴到石油發電比太陽能發電還要便宜的時候才有可能。不在乎荷包的人,那您就委屈點,包容我們這些小氣鬼吧。台灣什麼時候(笨到)淪落成缺電的國家。我們還在增產報國的時代嗎?

說到這位跟我槓上的人,我在很認真的回答幾次十幾二十行臉書訊息之後,就投降認輸。他問我:現在科學這麼發達,難道科學家不能將輻射去活性化嗎?當我看見這個問題,佛心來著很耐心的回答他,一方面竟白痴的開始做我的諾貝爾獎的大夢,要是能手動去核電廠輻射的輻射性,可以連拿三到五年的諾貝爾所有獎項,這樣我的下半輩子愛在哪做研究就到哪做研究啦。只可惜這個夢看起來很美好,但是卻在懸崖後遙不可及的另一端。應該跟我教授討論將我的題目訂為去輻射性,他應該會說:「喔耶,詹小姐你真愛開玩笑」!

接著這個人又問了很多問題,一看就知道他念文科。為了回答他的問題,我整天坐在電腦前看文章,還慎選來源,每次回答之後,都得到一些完全沒有根據的錯誤訊息,像是車諾比造成德國黑森林有高輻射性。這種都是隨手可得的訊息,真的很想揪著他的領子問他:「誰說的?」德國黑森林有較高的背景輻射是因為地下有礦脈,含量不值得開採,自此只有留在地底下散佈輻射的命運。當我很認真回答每個問題之後,他丟下一個簡短的連結,一連過去是個環保聯盟/廢核團體的網頁,叫做核能十問。那一篇大概有三四頁網頁的長度,換成word大概會超過十頁,完全都沒有資料來源,從第一問就可以找出錯誤,到第二問你想把他的核能通識當掉,到第四問你會覺得自己很有修養,已經升天,根本沒辦法一口氣心平氣和的看完十問。這種心情有點像看了一篇全是錯字的火星文一樣。要回答這篇文章不是不可能,那真的要有普渡眾生的心情才能辦到。於是我放棄,再也沒有回答任何東西。要怎麼讓裝聾裝瞎的人看到聽到,我想善用一生的時間做更有意義的事。

以這種基礎反核遠比直接說我們不要輻射污染還要無力,令人覺得是為反對而反對。更機車的是一開始爭論的基礎就在那篇翻譯的文章,文章中提到由於燃炭火力發電廠煙囪的碳追蹤裝置,讓我們意外發現燃炭火力發電廠的輻射污染遠比核電廠還嚴重。因為火力發電廠一天24小時不停的排放碳同位素─碳14。核電廠的輻射在燃料中,外漏的時候稱為污染。在核電廠中如果有燃料棒破裂,從輻射物質自燃料棒外洩,到排放到環境中,一天排放時間不到幾個小時,甚至幾天才排放一次,而且是環境可接受的量。聽到這邊,應該不禁尖叫:「我到底吸了多少輻射?」核電廠的輻射源放射出的輻射就跟大自然中的輻射一樣性質,跟陽光也一樣,裡面有αβγ 。來源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輻射的種類(αβγ ),與照射的強度、時間與面積。你一定覺得很奇怪,既然燃炭火力發電廠排放的輻射遠高於核電廠,為什麼政府都沒有禁止?第一規定總在意外發生很久之後才訂立,第二他要真的禁止,在一天甚至於三年內我們都無法補足燃炭火力的發電量,直到下座電廠上線商轉才有希望。政府真沒良心,就讓我們暴露在輻射中!沒良心的事情還多著,我們連去發現的時間都沒有。

接著,又跟同事討論其他國家的網友對核能的看法,我們真的發現大部分的人都說:「我不在乎回到過去的原始時代。」講這句話的人不是農夫就是根本不知道自己一天用多少電器的人。我們早就已經回不去沒電的時代。沒電怎麼煉鋁,沒電怎麼煉鋼,沒電怎麼工業造紙,沒電怎麼煉油,沒油怎麼開車,沒了工業,股票又有什麼意義,經濟又有什麼意義,全球大失業,嗯,我想我會開種子店,或是偷賣電。

德國人也對德國的能源政策感到失望,德國是個重工國家,他們已經把太陽能廠搬到中國降低成本,現在廢核無疑是提高未來能源成本,如此一來德國製造將會變得非常昂貴而失去競爭力。有些人雙手一攤認為此舉直接將污染踢出德國,不過失業的人在路上閒晃會製造比污染還難控制的問題,我們有控制工業的科技,能控制人的只有監獄。

有人說台灣玩不起核電,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台灣地震多,地又小,核災來了沒地方躲。蓋了新電廠一直說那是最新一代,根本就是GE的實驗廠。為什麼台灣人總要以為自己是實驗的白老鼠,塑化劑都不怕了,竟然怕一個經過層層測試把關的科技。GE不是笨蛋,GE的全名叫做General Electric,他們做核電廠做幾十年,可知道現在核能產業是在同一艘船上,他要是搞一個錯誤設計釀成災害,全世界倒的不是GE,而是GE、AREVA、Westinghouse、Toshiba、Hitachi、Mitsubishi,還有下面大大小小的供應商。網路上盛傳一篇文章,說GE的福島電廠二次圍阻體的錯誤設計35年前就知道,也不說是哪裡,留下一片想像空間。我們都知道要是皇上問你:「他跟匈奴有勾結?」要讓將軍死最好的答案就是什麼都不回答。真的要有設計錯誤,就是緊急柴油發電機安置在靠海端以及燃料使用的是有放射性的核燃料。

即使是福島當地的區公所也表示:「我們演練過風災緊急撤離、海嘯緊急撤離、核災緊急撤離,可是我們沒演練過風災海嘯核災緊急撤離。」拜福島所賜,全世界終於開始大量關注地震和火災可造成的核能安全問題。這類問題的分析,是先調查全廠中各元件在地震/火災中被破壞的機率,從中提取與輻射屏障相關的元件,排列組合地假設這些元件被破壞,嘗試在電腦中模擬燃料損害程度、時間以及輻射塵廠內釋放量和環境釋放量,並且基於模擬結果建立緊急狀態操作手冊。請不要想像操作員像是富士康廠內臨時用遊覽車載來的操作員,核電廠的操作員每年都要重複不同的模擬操作,從電廠儀表的反應到如何找到對應的操作手冊以及手冊的內容意義,操作員不會在發生事故的時候像河馬辛普森一樣抱頭亂竄,但是做核能的人都超愛辛普森家庭。

在福島事件的過程中,有一件事情是我不能原諒的。就是福島緊急修繕操作員的行為以及日本核能工作者所說的話。從進入公司之後,最重大的發現就是西屋薪水是比利時工業界的top 10,以留住資深的維修員。在西屋最了不起的事情就是公司不要你冒生命危險做任何事,一切維修員的輻射曝曬量都受到法令的保護,公司不能要求「多曬一點」。所有與輻射有接觸的人員都會接受輻射防護的訓練(不包括擦防曬乳),輻射防護最重要的一層是信任你的輻射劑量器,劑量器告訴你已達上限就得離開現場。進入福島內部進行接線工程的人,在進入30分鐘後即收到超量的警告,他們卻覺得是儀器問題,不理會警告。依照全世界最怕死的美國人的說法:「不管你覺得是不是儀器的問題,收到警告都應該要重視這項訊息,甚至於毫不猶豫的離開現場。」有人舉手問:「那要是儀器壞了呢?他要是不發出警告怎麼辦?」進入電廠一定有其他修繕人員同行,要是你的有警告,他的沒有,最好是兩個人都一起離開。日本人敬業的態度,我真的為他掬把淚,但是固執又無知的愚蠢把大家一起拖下水,真的想抓出去打一頓。

不知什麼緣故,上星期我突然在google輸入祕雕魚,赫然發現祕雕魚是熱污染造成的,在溫度降低後祕雕魚的畸形就恢復正常。有人問我真的相信嗎?我繼續尋找其他的文章,發現除了祕雕魚外還有大約三個魚種有同樣的問題,其他魚種則對熱污染沒有相同反應。許多人開始問怎麼可以斷然確定不是核污染?這個問題可以從兩方面來解釋,一方面核電廠沒有收到循環冷卻系統有輻射污染的警告,也沒收到系統有外洩的訊號,另一方面移除熱污染後祕雕魚又恢復原來的身型,這與輻射污染的永久性傷害是不一樣的情形。此時,我頭腦又悄悄冒出把祕雕魚放在一下37度一下30度的環境中,可憐的魚沒過多久就會長的不一樣,不知道熱愛水族的朋友會不會覺得這是一種很特殊的樂趣。(虐待動物是不對的行為,小孩子不可以學。背後有科學動機的人請寫論文。)

核能的負面新聞很多都是來自於責任機構對媒體的錯誤反應。在祕雕魚事件人們沒有辦法接受在沒調查的情況下第一時間就說「不是輻射造成的」,有時候責任機構能講的如此斷定,只是基於在儀表上沒有偵測到輻射外漏。問我:「你真的相信儀器嗎?」如果我從第一感到第六感都不能準確偵測輻射,那只能相信儀器。很多人會問,儀器不準怎麼辦,全世界偵測器百百種,商業化的儀器賣的是商譽,沒有生產山寨機的必要,一台儀器的開發生產要經過多少工程師的手,這些工程師念了多少書,學了多少電機、物理、化學、電子,客人怎麼要求他的準確性與耐用性。更何況偵測這件事,不是裝了一台了事,如果A、B是相同元件、不同空間,都要各裝一台偵測器。除非兩台一起壞,要測不出來還真是很困難的事情。在福島事件,官員說錯話、錯誤反應、醜聞以及媒體的猜測與報導,連一般在核能公司其他部門的人都不太清楚整個核電廠的防護措施,一般民眾更不可能理解狀況,媒體說黑就是黑,說白就是白,在完全沒有知識背景的基礎下,人們信任的是政府,那些發言的人卻表現得更不專業、還一問三不知、顛三倒四,也不找個狀況內的人來發言,從此之後人民就覺得政府對核能這件事並不重視,甚至不專業,更慘的還會覺得沒有人才,信心就如此瓦解。

我的教授問我會不會回台灣工作,我很直接的說機會渺茫,因為只有四座電廠八個反應堆其實很無趣,更何況廢核搞得沸沸揚揚,不敢回去原能會燃燒自己。在這邊常常有新的業界資訊,動不動就有交流,參加研討會(交通)很便宜,聽到日本、南韓、中國都有投資核融合反應爐計畫,台灣卻沒有,似乎沒有研究核能的意願。這樣的環境真的不利發展。德國雖廢核,還是有許多研究計畫跟廠商,他們不能在德國蓋電廠,卻可以到東歐、英國去蓋,這種情形還是有很發展的前途。更多人賭的是德國核電廠除役後,昂貴的電價加上不知何時開徵的碳税,德國的人民跟工業可能無法承受廢核的代價,又走回核能一路。

在電力的結構裡,穩定、持續與價格是相當重要的元素,核能一直扮演著很好的角色,默默地供應電力結構的基本量。再看宣稱再生能源發電量可自給自足的小鎮,通常他們看的是一年的總量,卻不敢看一日所需電力的曲線,因為再生能源的不穩定度,無法涵蓋需求曲線。在理論上,電力結構無法避免核能,既然如此,我只希望它能運轉的更安全,這種一己之力已經覺得對得起社會了。

2011年8月12日 星期五

廚房記事

今天煮了標準的兩餐。午餐是蕃茄茄子義大利麵、晚餐是蒜苗炒肉加上甜點焦糖奶酪。煮的時候只想到要怎麼做才會好吃,結果兩餐都沒有照相。

番茄茄子義大利麵的茄子來自義大利男姨丈的實驗室,他是農學教授,常常有的新種蔬菜。這次A回來的是皮色稍淺的茄子,只是外國的肥茄子怎麼改那皮就是又肥又厚,用烤的常常切不斷。蕃茄是義大利男花園裡的甜椒蕃茄,在台灣沒看過。義大利蕃茄醬汁的做法有兩種,講究的要去皮打碎,不講究的切塊丟進鍋裡就好。聽到講究一辭,就忍不住接下這個任務。原以為去皮打碎很浪費時間,但「如果閒賦一整天」,20分鐘其實算不了什麼。

【蕃茄醬汁做法】(5顆成熟甜椒蕃茄可做1公升醬汁)

1.用刀在蕃茄底部劃一十字將皮劃開。
2.將蕃茄放入滾水中約1-2分鐘。
3.將蕃茄撈出,置於冷水中剝皮。
4.蕃茄對切、去籽。
5.切小塊丟進食物調理機中打碎。

註:蕃茄脫皮的秘訣在於與熱水的接觸,浮在水面上的那部份都很難剝。

【蕃茄茄子義大利麵做法】(半公升醬汁可拌350-400公克義大利麵)

1.茄子切片,灑鹽靜置30分鐘。
2.待苦水流出後,洗淨、切塊。
3.熱鍋,加入適量橄欖油後,將茄子煎至有茄子香味。
4.加入洋蔥,可同時加入些許辣椒,炒至洋蔥有香味。
5.加入蕃茄醬汁,燉煮約40-60分鐘,即成。

註:燉煮最後階段可加入少許煮義大利麵的水,可讓醬汁味道更醇厚。

午餐後,把f送出家門又開始義大利奶酪的挑戰。話說義大利奶酪已在我腦海中盤繞許久,怎麼問f他都說不知道。這次度假問了f媽,他也不知道,難怪f永遠搞不清楚怎麼做。上網google的結果,發現義大利奶酪根本沒什麼難度,材料也很簡單,就從原產地義大利帶回吉力丁片和香草精,原本期待的香草束,在義大利超市滿滿是,原本包在f爸身上,結果他去的地方沒賣,就這樣錯過第一次的香草束。

【義大利奶酪做法】(435g鮮奶+450g動物性鮮奶油=8杯義大利鮮奶酪)

1.將吉力丁片(12g),泡在冷水中。
2.將牛奶、鮮奶油、糖(85g)攪拌至糖溶解。
3.在2.中加入香草精0.5g。
4.將3.隔水加熱並放入泡軟的吉利丁片,攪拌至吉利丁片完全溶解。
5.將漂浮未溶的吉利丁片小塊撈除,並撈除奶酪液表面氣泡。(網路上建議用濾網,我只用了湯匙)。
6.將奶酪液倒入容器中,靜至冰箱中約5個小時,即可享用。

註1:吉利丁片說明上寫500g水對12g吉利丁片,但這次的口感極佳不須調整。
註2:450g鮮奶油讓奶酪奶味十足,到了布丁的程度,網路上大多用375g左右,下次可降低鮮奶油用量。(記得增加鮮奶用量,以維持吉利丁片的口感)
註3:85g糖有點太甜,網路上800g液體對約65g糖,900g下次可調整約75g糖。


今天有機會做蒜苗炒肉,完全歸功於蒜苗長得像蔥,f先生新嫁娘蒜苗青蔥傻傻搞不清楚,於是在菜園中誤種了蒜苗,還讓他長到跟超級市場裡的德國標準蒜苗一樣大。看著他菜園裡兩小排蒜苗已經從幼苗長成老苗,實在太好奇義大利人怎麼吃這東西。昨天在菜園跟f一起收成,他突然問我:「你知道這個要怎麼吃嗎?」原來他根本什麼打算也沒有就讓他一直長大,早已經錯失最幼嫩的時機。即使這輩子沒做過蒜苗炒肉也得硬著頭皮炒了。

【蒜苗炒肉做法】
1.300g豬肉切條,用醬油、蒜頭、少許白胡椒粉、少許辣椒醃約20分鐘。
2.熱鍋,使用葵花籽油,大火將豬肉條表面煎熟,即可加入切片的蒜苗。
3.炒至蒜苗變軟,調整口味,此時可加半杯水,再繼續拌炒收醬汁,讓最後可留下拌飯的湯汁。

註1:瑞士蒜苗沒有台灣蒜苗的辣味,實在可惜。
註2:此種醃肉方法已經成功去除德國、瑞士豬肉中常有的腥味。

蒜苗炒肉大成功,f把飯吃光光。最後同場加映焦糖做法。

f眼睜睜看著奶酪,一直問我:「你今天沒買水果糖漿?」


我:「沒。」
f:「你沒買焦糖漿?」
我:「沒。」
f:「你沒買巧克力糖漿?」
我:「沒。」
f:「那怎麼吃奶酪。(哭)」
我:「我可以煮焦糖啊!」
f:「真的?(兩眼發亮)」

【焦糖糖漿做法】
1.鍋中置1/4(米)杯水。
2.加入兩大匙糖,攪拌至完全溶解。
3.煮至水乾,繼續之後糖會變成棕色。
4.加入少量水,溶解棕色焦糖,即成焦糖糖漿。

註:糖量要夠,最後的少量水要夠少,才能成為濃稠的糖漿。淋在冰冰的奶酪上會有小小硬殼的感覺,滋味很棒。

自己煮飯的感覺真好,希望有機會繼續挑戰更多中西菜色。這次最殘念莫過沒有使用香草束,網路上還流傳著有香草粒的奶酪,我腦海中一直想著要怎麼把香草束打成粉末加在奶酪中,讓奶酪看起來像火龍果一樣有美麗的點點,我就成功啦~~~

2011年7月26日 星期二

Oral Fixation

Oral Fixation是依據佛洛伊德性發展原理中的口腔期,描述成人需要以外物刺激口腔,諸如叼香煙、吃口香糖、咬筆、吃零食等。


生平第一次遇到有oral fixation問題的人。我用問題來形容這件事,足見它多麼令我困擾。


很久以前我就有耳聞朋友E很愛吃,他常很自豪的說:「我很愛吃。」愛吃沒有錯,但是不停地吃對周圍產生的刺激,是讓人有停不下來的感覺,就像過動兒一開始你能體諒他,久了之後你也會發狂,這不是歧視而是大部分的人都無法忍受身邊的事物停不下來。


E開始幫忙將廚房裡的東西裝箱,打開廚櫃所有台灣來的食物全部都要問一遍,橄欖是什麼、酸梅是什麼,下午一裝得差不多了,就去參觀Atomium。其實這天我已經被他們搞得頭昏腦脹,因為大家都要問我這個要不要、那個要不要、什麼東西裝哪、誰誰裝一起,打破東西我也不能生氣(打破台灣茶壺的蓋子,蓋子蓋子蓋子蓋子,而且是正當我告訴他那東西很重要一定要用泡泡紙包起來,還跟我頂嘴沒有紙了,我跟他說其他爛IKEA東西愛怎麼破就怎麼破,就是這個不能破。然後就看著蓋子沿著壺緣滑下,框啷應聲而碎,還得安慰他)。


隔天早上,E去拿車,我在家整理他們無法整理的東西,整理到廚房,發現廚房裡有很多糖果紙,而且是各式糖果紙,各式我家廚房裡有的糖果的糖果紙!還有橄欖核、葵瓜子殼,翻開正常的東西,下面就是吃完東西的殘餘物,這都是我們小時候父母告訴我們不應該做的事情,不可以不經同意吃別人的東西、不可以亂丟垃圾。我不反對愛吃,但是愛吃有愛吃的格調。


當日下午,終於搬完東西離開了布魯塞爾的家,我正哭著離開,他就開始星期天找有開的店,車才開兩個街口就停了下來,老娘心中充滿詩意的哀傷,被oral fixation給打斷。坐我旁邊的朋友V一句話都沒說,一直不停抽煙。買完零食上車,不等車發動,E就抓著剛買的零食,發動上路,他就忙著開那包零食,(我真的搞不清楚他為什麼不打開之後再發車)(又開車又開零食)開了將近10分鐘,時速30快慢不一還會熄火,全都怪在搬家東西太重,旁邊的V又拿出煙來,這時連我都想抽煙。看著E一口接一口的把零食塞進嘴裡,間隔小於一秒鐘,吃那麼快真的能品嚐零食的味道嗎?


好不容易一路餵食癲頗到Aachen,東西搬上樓,還了車,我們坐進V的Audi一路奔向Stuttgart,才一上車,E就開始嗑葵瓜子,又是間隔小於一秒鐘,突然間V說:「你就不能停止吃東西嗎?」嗑瓜子的聲音沒了,一車鴉雀無聲,一分鐘後又聽見了默默嗑瓜子的聲音。


過了一夜,我跟E說:「V昨天講得好直!」E說:「對啊,好直耶,我最討厭人家評論我吃東西!」我突然間很無言,看來不是只有我們兩個人評論他吃東西。E說:「吃東西是我的興趣。」這個興趣還真特殊,原來興趣欄寫吃還有吃美食跟吃不停的分別。我:「或許是因為只有這麼直的告訴你,你才會聽見別人在說什麼。」E從來不在意你評論他什麼,卻會自我替對方設想一些奇怪的狀況。

我問V:「E的狀況好像有點特殊。」V說:「如果你知道他的父母是全世界最糟糕的父母,而且在他成長過程中幾乎都沒有父母的陪伴,你就能理解為什麼他是這樣的人。」E在我眼中是右腦型的人,只在乎眼前,他的句子常常表現只在乎眼前的傾向,例如:「啊,我們要裝水在路上喝。啊,車上已經有四瓶水。」他昨天前天每天都在叨唸那四瓶水,為什麼天天在擔心沒水喝。

他最讓我抓狂的事蹟莫過十幾分鐘不停吃曼陀珠口香糖,吐出來看得出是好幾球的殘渣。好啦,其實在車上吃不停才是真正讓我抓狂的事蹟。

口腔期,是人的成長過程,但我們不必永遠停留在口腔期。

2011年7月10日 星期日

凡事自己來?

最近某家庭主婦的對話如下:

家:我昨天遲到了。
我:為什麼?
家:因為我們家樓下鎖壞了,鎖了就打不開,所以我叫家人門都不要鎖。
(一星期七天一天24小時不上鎖沒被偷,布魯塞爾的治安真是好得令人高枕無憂。真是替他捏把冷汗。)
我:你叫家人不要上鎖,你都不怕被搶!
家:不會啦!
家:結果我大兒子前夜回家把門給鎖了,我昨天早上就打不開。
我:那你不快點叫人來換?
家:我星期六都沒空。
我:叫人平常時間來修啊。
家:沒人招呼鎖匠啊!
我:叫你兒子幫忙看啊,不是都20歲了。
家:唉唷,他不可靠。我先生又生病(大腦萎縮),我小兒子又太小。
我:嗯,那還真麻煩。
家:而且我聽說可以自己換。拆下門鎖之後拿去建材店.......(以下省略換鎖說明。)
我:那你還不快去做,家門不鎖很危險。
家:唉唷,我沒時間。
我:拜託鄰居啊!
家:不好,不好,我還是自己換。
我:那就找天快點去弄吧,門不鎖怎麼行。
家:我很累啊,就會懶。

又要省錢,什麼事都要自己做。人生沒有一天是空閒的,這樣下去,不知道哪天才會換鎖。希望他不要出事。

又,不懂事的孩子早點踢出去比較好。去外面逛一圈才會長大。
(家庭主婦答:唉唷,我覺得他會遊手好閒,到時候學壞,還不如在家看得到。)
(評:隨便你。)

2011年7月3日 星期日

向左走,向右走

有跟我一起噗浪的人都知道一號人物─死諫阿姨。

從第一次接受死諫到現在約有半年之久,期間又有兩次死諫紀錄,半年來都沒紀錄這件事的原因在於搞不清楚狀況,最近終於沉澱下來能夠好好討論來龍去脈。

死諫阿姨是越南人,是我們母親輩的年紀,在公司另一個部門做歸檔工作,每天跟我一起坐公車上下班,有事沒事都會聊天,聊著聊著家裡大小事也拿出來聊。

我的年齡背景,約是目前國中高中大學班上5%未婚者中的其中一位,應該是目前唯一還在唸書的人。屬於適婚年齡吊車尾即將進入黃色警戒區域。

今年過年我跟義大利男回台灣已經跟家裡交代,博士會先念完,接著要怎麼樣就怎麼樣。我的父親也對義大利男說:「她現在最重要的事是把博士念完,其他的事情都不重要。」意思是說,不管發生什麼事情我都要把博士做完就對了!

解讀「先把博士念完,其他事情都不重要」這句話,其實是「我一定要做博士,在不離棄這件事情的條件下,什麼都能做」,意味著在念博士期間就算義大利男能搬來德國,我們也能結婚、生小孩,但如果他不能來,我的博士生活還是要繼續。這個想法完全經過我家人的認可。義大利男完全了解每字每句背後的意義。台灣的朋友知道義大利男跟我回台灣之後都問:「你要結婚了!?」我都只能很委婉的說:「還沒,只是有做一些討論。」因為義大利男沒搬來德國的跡象,我也沒有一年完成博士的能耐。

死諫阿姨原名並不是死諫阿姨,是一直到她提出死諫之後才得此名的。

過年後的某一天,聊到義大利男跟我一起回台灣的事,
阿姨突然間問:「你什麼時候要結婚?」
我看著她:「不是現在。(Not yet.)」
阿姨:「你為什麼不快點結?」
我:「因為我還有其他的事要做。我要唸書。」
阿姨:「蛤....你幾歲?」
我:「32歲。」
阿姨:「那你還不快結婚?你不怕你男朋友不等你?」
這句話開始點燃我的怒火。
我:「我們已經溝通過啦!我會先唸書。」
阿姨:「你都已經32歲,如果不把握這個男朋友,到時候他不等你,到時候逼近40歲就更找不到男人。」
我:「(默)」
阿姨:「等到那個時候,能結婚的人都結婚了,你的選擇就更少,更不可能找到。」
我:「(默)」
我實在是太尊重別人的發言權,應該當時就叫她閉嘴,管好自己的事就好。
我:「我男朋友覺得一定要住在一起才能結婚,但是我不想搬去沒工作可做的地方。」
阿姨:「那你就搬去啊!」
現在是怎樣,那為什麼你不問他為什麼不搬過來?我只要遇到不對等的事情,所有的思緒就會卡在那,同時在心裡大罵:「沙文主義的餘毒!」
阿姨:「而且你現在不結婚,到時候太晚結婚就生不出小孩,你知道在婚姻裡面小孩很重要,沒有小孩的家庭都不快樂。」
我:「誰說的?(也有很多有小孩的家庭也不見得快樂..這種事情哪有100%)」
阿姨:「我看很多人都這樣。」
我:「有小孩哪一定快樂。(像你不是每天被大兒子氣死,講得咬牙切齒,怎麼好意思講有小孩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我當然知道有小孩很快樂,但有她那種小孩她怎麼好意思說她很快樂?她有另一個兒子很貼心就是了。
阿姨:「反正你一定會後悔。」
啪擦,我聽到自己理智線斷掉的聲音。這句話就像詛咒一般的停在腦海裡:「你一定會後悔。你一定會後悔。你一定會後悔。(echo)」

那天跟阿姨分開坐地鐵之後,我反覆不斷的思考這件事情,我一定會後悔?為什麼我不搬去瑞士?義大利男為什麼不等我?這些事情都不存在,卻又正中紅心說到我心裡的痛。我很想念博士,博士背後吸引我的是無窮無盡的學問,似乎是我存在的理由。另一方面,過煩了一個人的生活想要快點定下來有自己的家。為這件事情,不知道已經無奈的哭了多少遍。不少結婚的人勸過我:「結婚久了,也會無聊。」這種話,沒結過婚的人哪聽得懂?鐵齒如我當然說:「那也要自己無聊過才知道無聊。」但也有人說:「做自己想做的事比較重要。」

思緒又回到阿姨說的話,對一個朋友誰會講這種話?除非是他唸書的利益真的低到極點、100%被看衰,否則誰敢對別人的男友提出質疑,還一直說你會後悔?會說這種話真的是不要命到了極點,有一種就算失去友誼也要讓你知道的必死決心。其實我很想把她拖出去斬了,讓我想到以前死諫商紂王的人,就算冒著殺頭的危險也要讓陛下知道這件事情萬萬不可。因此阿姨獲贈死諫的封號。

之後死諫阿姨又提出一次:「你什麼時候要結婚?」
如果要我指導這件事情,我會說這是一個很爛的問題,因為答案是一個時間,所以我一定回答「不是現在」!如果她問:「你會不會結婚?」這也是一個很爛的問題,因為我現在不會結婚,明天也不一定會結婚,下一個月也不一定會結婚,明年搞不好已經結婚了。我怎麼知道我什麼時候能結婚,去問那無敵霹靂堅持一定要住在一起才能結婚的義大利男,他也回答不出來!我不一定要住在一起才能結婚,但是不住在一起結婚又要幹麻?義大利男的朋友最近才又爆出一個八卦,之前閃電跟大陸女子結婚的另一個義大利男,在妻子無數次保證要搬到瑞士卻又每次都跳票之後,動了離婚的念頭。如果只是交往,就不需要離婚了。

死諫阿姨第二次提出這個問題時,很流利的又重複一遍第一次談話的內容(詛咒)。然而,這次我回答她,我已經跟我男朋友討論過這件事情,我家人也都知道,他會等我,我父母親也都支持我,只差沒加一句「所以這件事情輪不到你來管。(請閉嘴!)」神奇的是,竟然是死諫阿姨的口氣變得歇斯底里,開始搬出所有她能用得上的傳統婚姻枷鎖,最後只差沒有把我的嘴撕爛,又重複著你會後悔,你你會後悔。

坐在那,我覺得莫名其妙。連我媽都沒有這麼在意,請問你是哪位?

傳統婚姻並不是一道枷鎖,而是擁護者把它變成一道枷鎖。他們用「大家都選擇傳統婚姻」當作令牌,拿著近年倡導的優生寶劍,想讓大家都乖乖在適婚年齡結婚。現在的社會已經不流行小孩生得越多越好,事實是小孩生的越多越累,因為我們(開發國家)社會進步到小孩生的越多擔心的事情越多享受的物質越少。能夠在適婚年齡完成所有的事情、無牽無掛的結婚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但卻一直都不簡單。有人結婚的時候沒有錢,有人沒有房,有人什麼都沒有,有人有錢,有人什麼都有卻沒有心,婚姻的悲劇我已經看了三十年,我不想輕易開始演自己未知的那齣。

第三次,死諫阿姨被「義大利男週末要來布魯塞爾」觸發,在我們各自前往電車月台前40秒開口打破十幾分鐘的沉默:「你什麼時候要結婚?」
我說:「我要去德國唸書了。」
接著死諫阿姨又重複前兩次的神聖宣言,這次變本加厲的批判我選擇唸書的想法:「我看過很多夫妻選擇不生小孩,最後他們都不快樂。他們一開始都覺得自己選得很好,久了之後他們都不快樂。」
我:「我不是他們。」
死諫阿姨:「他們一開始也都覺得無所謂,最後非常不快樂,甚至離婚。」
我:「我連婚都沒結,不能離婚。」
我開始有種小孩子跟父母親頂嘴,無法溝通又專挑父母語病的心情。
死諫阿姨:「你會後悔,你會後悔。」

沒事又被詛咒了一遍,如果將來家破人亡,一定要找到他告訴他:「你的詛咒靈驗了,你這個惡毒的巫婆!」(完全失去理智)

當天我的心情又跌落谷底。最生氣的應該是心軟沒有狠下心講道理然後請他不要在提這件與他無關的事情。隔天又收到義大利男一口氣要到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出差的消息,從星期五到星期六鬧了兩天的脾氣,又是以大哭收場。

兩地生活已經很遙遠了,到亞洲更是遠的不像話,每天當他打電話報備一天的生活,我都會感到開心,就像透過他的眼睛重新看見亞洲一樣的新奇。這兩天他到了新加坡,更是讚嘆不已,一直告訴我:「我們一定要一起到新加坡玩,這裡真是太棒了。」其實我的心裡一半是酸的一半是甜的,絕對不是酸酸甜甜的感覺,是0.5+0.5的酸與甜。酸的是他自己現在一個人在那裡很開心;我們又一次沒有一起體驗人生。甜的是他開心的時候想到我;或許有一天真的會跟他一起去新加坡。但是那沒有一起體驗人生總是蓋過那或許有一天,畢竟它已經發生。

從我跟義大利男復合後每發生一件事,都會讓我有同樣的感慨。我們的人生到底到哪一天才可以一起體驗每一件事情?雖說在住在一起的前提下出公差也是無法一起體驗人生,但至少回來之後他就在你的身邊,可以天南地北的彌補那些感慨,但不住在一起,感慨就這樣累積在心底,久久就要爆發一次。

即使如此,我也無法放下學業搬到瑞士去住,現在更害怕根本三年念完也不輕言放下工作。我問過許多朋友,大家都說:「如果我先生要養我,很好啊!這樣就不用工作了!」我突然發現自己在這方面是個大異類,對這類承諾充滿了不安全感。

這陣子,已經為這件事情承受許多(自己的)壓力,我常常的問自己:「你為什麼不敢搬去瑞士?」因為我沒當過家庭主婦,沒有試過在家沒事的生活,更不能想像自己只把重心放在家庭,最後變成神經兮兮的黃臉婆。義大利男卻很樂觀地說:「家庭主婦也很忙耶,要管理家裡、管理支出,把所有的事都安排得好好的,這一點都不簡單。」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那塊料,但目前還沒有開發這類潛能的興趣與打算。

一邊是學業與能夠想像的婚姻未來,一邊是婚姻生活與成謎的職業生涯。我選擇了前者。

2011年6月27日 星期一

莫須有

過了週末後,我決定不要再回那位CO2先生的文章。好像是認輸了,但我不想繼續回答無知識背景問題。

書念得多,會發現知道的其實很少。

一開始抱持著「也是學習」的心態,開始漫長的核能答客問,藉著大家對核能的疑問,了解大家對核能的誤解。其實我都回答的很開心也回答的很認真,每一字每一句我都要確定是正確的訊息,才敢寫下,為了回答一篇兩三百字的文章有時候要花三四個小時尋找和閱讀文章。

就這每天一來一往之後,對方竟然丟出一篇環保聯盟寫的十問。我覺得我已經飽了,我並不是一位老師也不是佛心來著的師姐。從日本地震到現在,媒體的新聞只看了幾天,就已經足夠,足夠證明即時新聞提供的是娛樂效果,而且說是新聞卻是舊聞,還是狗屁倒竈的廢聞。物理上常說,用什麼方法觀察就會得到什麼結果,新的舊聞也是如此,用不專業的眼光看就得到不專業的答案。那篇環保聯盟的十問跟所有核災新聞一樣,東拼西湊,即使有正確的訊息,也被錯誤訊息掩蓋,真假混雜成了一篇不三不四的文章,最後整篇的主旨就是─核能百害而無一利,該廢。

放出駭人聽聞的煙幕彈後,人的思想就很容易操縱。當你想仔細檢視其中不尋常的部分,很快就被唬弄過去,甚至再放另一顆煙幕彈。有人提出充滿專業字眼的長篇報告,就說是故意拿這來嚇人,根本就不看。看不懂,不是報告的錯,因為本來就不是寫給一般人看,如果專業人士間要從核廢料為何無法除去輻射開始解釋,每一篇博士論文光是要解釋背景知識就得從居禮夫人和倫琴先生說起。(但是,親愛的朋友,如果你很好奇,可以好好的問,我很樂意解釋給你聽。)

也因此(對此人)越回答就覺得不需要再回答。如果是純提問,我的回答絕對省下他好幾個小時的閱讀,如果在抹黑幾十年後要證明清白,岳飛的清白也沒機會從莫須有中救他一命。

更令人覺得匪夷所思的是,文章的開頭就說了:「Ask a stupid question and you'll get a stupid answer。」「核能危險嗎?」那「搭飛機危險嗎?」「你要核能嗎?」「你要太陽能嗎?」「你要開車嗎?」「你要搭火車嗎?」「你要自來水民營化嗎?」有人問我:「輻射有危險嗎?」這個深奧的問題,真的沒辦法用有或沒有來回答。一般生活環境中都有輻射,我們身在世上就在接收輻射,好奇的話可以用美國核能委員會的計算機算一算。這樣的輻射有危險嗎?沒有!問題是,當你在高劑量下曝曬時間過長,曝曬面積大,部位敏感,這就很危險。如此大家就會忘記前面那不危險的解釋,一直覺得核電廠就是後者。

我一直沒有時間好好去看核電廠附近孩童白血病比例較高的文章。在德國一直有個爭議,就是核電廠附近孩童白血病比例偏高。然而,放到眼前卻出現好幾個疑問,像是核電廠附近的輻射源是什麼?輻射源是不是核電廠所排放的?比例偏高是與誰相比?附近又有什麼其他可疑的致癌因子?之前有所耳聞,這篇報告有提及輻射源來自住戶屋頂上的沉積物而不是核電廠,後面的事情沒人繼續追究下去。哪天有幸可以讀到此篇文章,一定好好介紹一番。

有時候,看著塑膠瓶裡的飲用水,塑膠包裝裡的即食排餐(這些只有在非吃不可時候才吃的東西),很好奇當年繼續念食科我會怎麼說。這幾天正在讀侯文詠的白色巨塔,麻醉師堅持自己沒錯卻被推上前去當人頭,當他說:「人體都有不可預期的過敏反應。」想起前幾天,對醫生開的藥過敏,想試第二次確認是不是真的過敏、不是蚊子咬的,竟把藥吐了出來,沒有過敏的人不能了解隨時過敏的恐懼。打電話給醫生,她說:「每種藥都可能有過敏反應。」突然覺得自己有點白痴,這是常識吧,又很難下台,只好問是過敏怎麼辦,又是另一個笨問題,停藥就好啦,只是想知道會多慘,最慘就是送到急診打抗敏劑、或是當場死亡。過敏就是奇妙人體的產物。

或許白色巨塔結局會急轉直下,是麻醉師的錯。然而,在急救的當下,我能想像醫師的腦海中只有盡力。就像小時候學心肺復甦術,護理老師說:「要按在劍突上面一點,乳頭連線中間下方,不要按錯囉,按錯內臟會破裂。」學生:「那遇到亂按的人不救慘了?」老師:「那就是你的命!他盡力了,但你為什麼沒遇到會心肺復甦術的人?」

我盡力了,只是遇到不想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