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2日 星期三

[問答紀錄]義大利公投翻譯文

以下為facebook上的問答紀錄,用意在於紀錄我自己的回答。

我想問co2排放量可以控制,但是如何控制核廢污染,二氧化碳可以大自然分解,核廢汙染要經過萬年才可以,還會使基因突變,誰要擔這個責任

答:
CO2排放量固然能掌控,卻沒有人在自制,大家都不覺得二氧化碳對生命有威脅,根本就不在意全世界一天增加多少台車,也不在意多少二氧化碳被排放到大氣中,溫室氣體就一天比一天多,多到地球已經沒辦法全數自然分解,二氧化碳的累積產生了溫室效應,造成全球暖化。再說使基因突變的輻射,使用過的燃料棒輻射強度高,一次放射的劑量大,短時間曝曬對人體的影響高。然而,文中有提到煤炭中的碳14同位素,也會產生輻射,劑量相對低很多,但卻是24小時不斷排放,長時間暴露在這樣的環境中也會不知不覺地累積輻射接受量。再者核能廢料中輻射最強的就是用過的燃料棒,很驚人的是,核電廠營運二三十年來用過的燃料棒都還在核電廠裡,但是核電廠附近的輻射量依舊與大自然中的背景輻射量相同。核廢料的問題用科技能夠解決,但是全球暖化到目前為止卻是無可救藥。

是這樣嗎?如果核廢料可以用科技解決,二氧化碳為何不行,同樣都是科技之下的產物,那為何核廢棒廢料只能是用封存的方法,卻不是用科技使其百分百失去活性,因為科學家只能讓其經過萬年才能失去活性的一半,也就是說我們處在一個隨時可能的天災發生,都會可能讓核污染外流,車諾比事件到現在,德國森林還是暴露在高輻射值之下,野豬野菇都無一不污染,法國人得癌症還是很高,日本核電爆炸不只污染方圓二三十公里而已,土地海洋都污染,很多都不能吃,吃了會讓人不健康產生病變,但是二氧化碳不會,如果核電可以百分百控制,不會對環境下一代造成影響,我百分百支持,但也不是任由二氧化碳繼續無限制排放,因此要發展不同的乾淨能源,如太陽能、風電,地熱,沼氣等,政府也要發展便捷大眾運輸,減少行車排放廢氣,制定政策迫使大企業大工廠發展低碳低耗能製程,市井小民的排碳遠遠不及企業工廠的多,但我們都是能源消費者,所以我們當然有責任維護地球的健康,要迫使政府發展不同的能源政策,而不是只想發展核能而已

答:
核廢料有輻射,不是科學家不想控制,而是物理性質如此,就像你往上跳只能等著往下掉一樣無法改變。以目前的二氧化碳封存技術想要除去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就像放空氣清靜機在馬路上試圖改變該路段的空氣品質是一樣的意思,被大氣稀釋的二氧化碳濃度不能使用碳封存技術,否則所需的能量將付出更高的二氧化碳代價。德國森林的高輻射,來自於自然的背景輻射,因為底下有礦脈。有很多傳說中的輻射地區,輻射來源都跟車諾比無關。這就是為什麼翻譯文中有「抹黑」一說,許多資料仔細閱讀都會發現證據薄弱,但是媒體捕風捉影,只要有一句話就能生出一篇文章。如果說法國人得癌症比例高,台灣似乎比較高?我身邊的人至少有四五個親戚朋友得過癌症,我問過法國人,他們想得起來身邊的人不見得有一個。曾經有一個非常害怕核電廠的德國同學,聖誕禮物買了一個輻射計量器,因為他們家在德法邊界,旁邊就有一座營運中的核電廠,量完之後發現他家輻射並沒有比較高。現在所有替代能源出的問題在於他們無法確保持續供應大量的基礎用電,但是人類並不會因為這樣就停止用電。核能只是一個能夠持續供應電力的方法而已,但是民眾的反應猶如歐洲各國公投一般,他們希望「停止」發展核電,那是因為他們有鄰居可以買電,如果全歐洲都停止核電,他們將燒炭燒個不停甚至於走上電力短缺的路,如果核能是基礎的一部分,為什麼要阻礙它的技術?核電廠安全每代都在精進,但現在在營運大部分是舊的技術,靠外加的系統增強防護,如果淘汰舊電廠,換上更安全的新一代電廠,對人民來說不是很好嗎?


CO2是一個穩定態的物質,不會傷害人體及動物,但是核廢料及汙染會,這是一個無法改變的事實,為什麼科學家無法控制,也無法預防及補救天災可能造成核電廠爆炸所帶來的後遺症,為什麼要蓋,德國是一個物資缺乏的國家,不可能因為煤礦就造成森林有高輻射值,那中國有大量煤礦及稀有金屬礦產.智利有全世界第一個銅礦含量,怎麼沒有聽說會有高輻射劑量對生態造成的影響,而且法國得癌症的比例升高是跟自己國家車諾比事件後所造成的比較,不是拿台灣人來做比較,台灣有因為車諾比事件之後,癌症比例升高嗎?這樣比較才...有意義,而且現在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增,是因為人類過度開發破壞大自然,以及過度浪費能源,政府的政策制定方向是開發乾淨安全的能源以及教導企業工廠民眾節省能源吧!
沒錯,核電廠附近的背景輻射值或許是不高,因為核電廠有超級厚的鉛板跟水泥可以擋住正常情況下的輻射外洩,但是卻擋不住爆炸後的輻射粉塵及輻射水外漏,日本蓋了一個全世界最長最大的海嘯防波堤,核電廠防震係數也很高,都擋不住大自然的力量,誰能保證核電廠百分之百的安全

答:CO2無色無味好似沒有傷害,但是卻悄悄讓地球溫度升高,改變許多生態,除此之外,CO2產生過程幾乎都伴隨其他環境荷爾蒙,悄悄影響生物體內化學反應,更糟糕的是升到高空後破壞大氣層,我們無法將其還原,這都是目前束手無策的問題.德國的輻射很高?我唸書的時候就住在黑森林旁,大家都愛黑森林,沒事還去騎馬,踏青,如果那真是一個死亡之地,相信沒有人會到那去,更不用說打獵.如果要說法國人的癌症是受車諾比影響,何不問羅馬尼亞人或是奧地利人得癌症比例,他們離車諾比更近.過度開發,是因為人口膨脹.不消耗資源,不使用能源,不開發,科技要往什麼方向發展?人類科技的路一路走到今天,就是因為日新又新,五年前的冰箱耗電量是現在冰箱的4倍,換不換新冰箱,我們無法替每個人做決定.政府可以推行節能政策,市場上有許多公司能為一座城市省下30%的用電量,但我們依舊不能阻止任何一個人辛勤工作之餘,拿薪水買東西作為獎賞.電還是要用,但是要從哪來?全世界多少科學家投注在這件事情上,卻依舊不能讓太陽能或風力取代任何一座電廠,如果真的仔細閱讀那篇翻譯文,德國太陽能的路走的有多辛苦,換來的是全國2%的用電量.還有多少地要用來架設太陽能板才能增加成4%,德國還有多少場地一年有足量的陽光?水力發電受限於水量以及高低差,每條河的水力都受限制,何況能開發的河段都已經開發.風力受場地影響,每個國家也都只有一定量的發電量.目前實驗階段的潮汐發電,日夜運轉對海洋生態的衝擊,遠比發生一次核災意外還要頻繁還要高.一個國家的能源政策,必須使用混合型的發電方式,混合各式電廠的優缺點,才能確保穩定供電.日本這次意外,最後停留在鋼圍阻體龜裂已填合的狀態,爆炸是氫氣散逸到機房後產生的爆炸,與燃料本身無關.輻射粉塵與輻射水的外漏會由大自然稀釋.如果日本怎麼都擋不住大自然的力量,所以不能保證核電廠百分之百的安全,這世界上還有更多不安全的事情,難道我們都因噎廢食了嗎?無法保證核電廠百分之百的安全就像無法保證今天路上有沒有車禍一樣.然而核電廠的意外以及致死率遠比每天路上車禍和飛航意外還要低,但是我們還是每天坐車,每年搭飛機,每天還是開燈用電腦.如果今天哪個政府願意出錢開發乾淨安全百分之百無後患的能源,大家都樂見,但是要從政府口袋掏預算,比登天還難,政客只作對選票有利的決定,而且必須立竿見影,沒有人開口提出新興能源,因為他無法對政府保證後面的洞有多大.這就是目前能源政策瓶頸.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