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王建宣說的很對,大學生真的應該要唸書,我真好奇他們那個貧困的年代,窮大學生是怎麼活過來的。他們也活過來了,為什麼我們活不下去?
其實我們的產業結構以及教育結構,都已經被背中華民國十字架的那個傢伙搞壞了。人人都有大學唸,聽起來真的很爽,但是真的面臨就業的時,有時候捧著一個大學文憑,到底能幹麻。沒有人要在工廠做,沒有人想當技師,沒有職校畢業的專業人才,大家都想坐辦公室,沒人想要在生產線。我並不是說誰活該就要去生產線,而是唸書不是一切,每個人都想著唸了書就不用做流汗的工作,那請問大家都坐在椅子上誰去裝配零件?一間裡工廠坐了滿滿的工程師,請問一下沒有黑手誰來生產?
德國的社會裡,能唸大學的人真的是creme de la cream,萬中選一,並不是每個人都能唸大學,唸大學從小時候的成績、升學路線已經決定了你的未來。有些人就是唸專科所以他就是做繪圖之類專門的事情,工程師一律不插手,當然有些公司還是會一個擋兩個,不是百分之百的完美。但是一但專門的人插手,德國工程師就是讓他做到完,不滿意就會一直給意見,說也厲害這些專門的人都能使命必達。
我從來沒有聽過德國工程師太多,只一直聽到工程師不夠用。即使人不夠用,他們的大學也沒大量增設科系,原因不詳。德國的唸書方式,有點像你一定要很有興趣做這件事才真的能做得完,否則一堆繁複的事情還有機車的教授,學分還沒到手就已經被一堆報告、簡報先煩死。
還有德國的教育幾乎是免費,只有部分州邦一學期加收500歐元。即使是免費,能唸大學的人只有固定的人數,不會有資源的衝突。講到這裡,總覺得自己好像就是有辦法唸書所以才一直攻擊太多人唸大學這件事情。然而以人力資源的分佈來說台灣已經失衡,引進外籍勞工又說引來搶飯碗造成社會問題。很多人都問我想不想回去台灣,我都尷尬的回:台灣沒有核能產業。很想說唸那麼多薪水也沒高人多少,不如不要回去。
一個社會裡,大家想念書而發現不公平的是資源,那問題就出在政府無法提供一個公平的起點,這點真的很可憐,我們的政府只忙著藍綠對抗、鞏票固樁,社會不快樂就施以朝三暮四之計,任何事情只要牽扯到長期,大家就等不及,非得藥到命除不可。我們的社會就漸漸演變成短視近利,要是每件事情都是半年可以改善,我都想去選總統了。
大學生時間多到可以打工談戀愛,那就多操一點,操到他沒時間去打工談戀愛。二十歲真的是人生的黃金時期,記憶力、創造力和活力都是無與倫比,等出了社會要煩惱柴米油鹽醬醋茶,想念書都沒那個時間。如果政府真的珍惜我們的難能可貴的人力,就要好好計畫使用,而不是讓他雜草叢生恣意亂長。
2 則留言:
我超級嚮往德國的學制,訂這制度的人根本就是超級偏左!!
現在大學生只想好好玩,以前的大學生(我爸)只想好好讀書,所以以前的大學生很boring(我爸很...),現在的大學生很interesting。但是只要提到以前那個年代的大學生,生出來的印象就是訓練有素,學術根基紮實,現在呢?搖搖頭再皺個眉。
台灣把技職體系廢掉,是一個很大的敗筆,從小灌輸每個人一定要上大學,而不是適才適所,大學被降級成高中,畢業年限延後,博士生找不到工作!
不如學北韓,由國家分配每個人的職業,失業率也可以降到零,被分配的人都要乖乖閉嘴,叫你去綁鋼筋就別想去修車,叫你從小練跳水就別想去打棒球。
其實我們背了很大的文化包袱,想起小時候偉人說了一大堆名言,「書中自有黃金屋」,那也是他愛唸書,我們常常被人云亦云的事情給洗腦,大家一直說王建宣根本就像晉惠帝說出「何不食肉靡」,台灣人怎麼不看看非洲、阿富汗、甚至我們覺得非常富有的日本。有些國家沒書唸,有些還是有辛苦的窮學生,台灣真的有窮到沒飯吃這種事情嗎?還是我們的大腦窮的找不到出路?
每個學生的嘴裡都嚷著:學校教的進公司又用不到。許多大企業也跳出來說:現在畢業生跟企業要求有差距。聽起來好像我們的教育出問題,為什麼學校不把學生教成企業要的人才,大學就廣開新興科系,似乎前景一片美好。然而,事過多年,從來沒聽過兩造閉嘴,是不是該檢視一下到底這兩個靠夭的人是真哭還假哭?學生到底有沒有盡本分唸書,學校有沒有盡本分把關,企業有沒有盡本分做在職教育,在上位者有沒有盡本分為健全社會把關。
很多歐洲人問我,台灣是不是民主社會?我都回答:台灣是極民主社會,大家都有發言的自由。其實我們對政治評論的自由度比歐洲各國都還高,每個人都可以跳出來講不負責任的話,已經成為一種濫用。就像大陸勞工不滿老闆就大家一起罷工,全公司站著跟老闆對話,不妥協就繼續罷工。你看過台灣勞工這麼做嗎?到底什麼是民主,什麼是流氓,初嚐自由的中華民族似乎搞不清楚狀況。
張貼留言